董倩:英才的使命与担当——分享

数字化教学研究
数字化教学研究
管理员
1526
文章
0
粉丝
精彩转载评论1,7941阅读模式

很高兴能有机会站在我心仪多年的学校的讲台上,与各位同学分享我的所思所悟。这里我主要通过几个故事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想法。

 

 

靠读书改变容貌气质

 

 

你们作为北京四中的学生,尤其是初一和高一的同学,“要好好读书,取得好成绩,要做一个有志气的人”,这是家长、老师和学校经常对你们说的话,我不用再多说。但我今天还是想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读书有多重要。

 

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中国诗词大会”,在这个流光溢彩的舞台上,曾经站过一个叫白茹云的中年选手。白茹云是一位村妇,大概40多岁。当时她参加节目时就穿了一件普普通通的羽绒服,头上梳一个马尾,戴了一个发卡,甚至都没有化妆。如果说还没有开口的时候,她这样的形象登上央视这样一个辉煌、灿烂的舞台,主持人又那么时髦,衬托得她稍微有那么点儿不合时宜,甚至有点儿土气。可一旦她开口,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并应答时,你会发现,她马上就变了。她的身上就好像被罩上一层光环,显得那么的文雅,那么有风采。原因就在于她读书。因为家境的原因,白茹云连中学都没有读完,但她始终没有放弃读书的梦想。当她觉得生活不如意、看不到出路时,就沉浸到诗词里面。就这样坚持了这么多年,读书终于改变了她的气质和容貌。

 

所以,作为少男少女,当你们对自己的容貌和身材不够满意、不够自信时,就去读书吧。因为读书是这个世界上最便捷、最便宜、最能够改变你容貌和气质的方式。

 

 

在坚持中成为“第一流”的人

 

 

胡适曾经给他的儿子胡祖望写过一封家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一班要赶在一班的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的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我想,作为北京四中的一员,这段话也应该成为你们追求的目标。当然,胡适作为一个大学问家,他所说的“最上等的人”不是狭义的去争第一,而是要有一种“争第一”、成为“第一流”的人的心态。正是因为得到第一的机会很少,很渺茫,所以我们才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努力、去坚持。

 

这里我想再讲一讲航天员景海鹏的故事。2003年,景海鹏参加“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宇航员的选拔,没有被选上,但他没有放弃;2005年“神舟六号”升空时,他参加选拔还是没被选上,但他还是没有放弃;2008年“神舟七号”升空时,距离景海鹏第一次参加选拔已经过去了五年,他终于被选上了。当年采访景海鹏时,我问他,“你这五年是怎么过的,你怎么等待?”景海鹏马上纠正我说,“你用错词了,我十年前就已经进入航天员大队。这些年我不是等待,是一直在准备,才终于得到这个机会。你要知道,等待是等不来机会的。”要知道,航天员是从我国军队中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是万里挑一的最杰出人才。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到首次飞天前的十年间,为了准备随时升空,景海鹏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先吹一个小时左右的长号,增强肺活量;然后在上午8~12点进行训练;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后,下午1~6点继续训练。吃过晚饭后,他还要总结当天的训练情况,作出第二天的计划安排。十年中,景海鹏从来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他就是这样,用十年如一日的准备迎来了飞天的机会。景海鹏是截至目前我国往返天地飞行次数最多的一位宇航员,他已经完成三次天地飞行往返任务。2016年,景海鹏带领年轻宇航员完成“神舟十一号”飞船的飞行任务后,在接受我的采访时,他说道,“你知道王义夫吗?对我们航天员来说,四年一次升空,奥运会也是四年一届。王义夫一共参加了九届奥运会,我才升空三次,还远呢,我还有升空的可能性。”

 

 

心中要始终装着国家、他人

 

 

我还想跟大家交流另外一个故事。前不久,我去上海采访了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几位老同志,其中有一位叫刘西拉的老先生。刘老先生是1964届清华大学毕业生,他当时在校学的是建筑专业。

 

采访中我了解到,刘老先生老家在上海,他的父亲当年曾留学美国,家境很好。但在大学毕业时,他填的五个分配志愿都是在我国最西南和西北的地方,没有一个是留在上海。我就问他,“您是上海人,上海人都想回家,您为什么不呢?”他说,“清华大学让我读了十年书。本来我是读六年,但学校觉得学习六年不够满足新中国建设的需要,又让我学了四年。这十年她让我学了这么多,我能说回家就回家吗?”我又用当今的价值观来请教他:“刘老师,当年您是花国家的钱学知识,所以要回报祖国;但现在我们所有人都是花自己的钱上大学。我们如果把这个‘我’放大一点,变成一个随时随地的主语,有什么不好?”刘老先生说:“我也不反对你这种说法。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私利的。只是当你的私利和国家需要发生冲突时,你会把谁放在前面?”我说,“如果我花钱了,我恐怕要把我的私利放在前面。”刘老先生说,“这就是我们这代人和你们这代人不同的地方。我们受到国家的教育,是要去建设国家。虽然时代变了,但是每个人的追求不应该有太大的变化。正常的时候,你可以追求私利,但当国家需要时,我们应当为国家做事。”

 

刘老先生又给我讲了他和夫人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他们夫妇二人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先后到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求学,他夫人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就先后拿下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我问他,“你们为什么这么急着回国?”他说,因为当时国家有一个重要项目要上马,必须得尽早回去。我又问,“当时也有很多人没有回国啊。当年您回国了,但现在既不是院士,也不是著名教授,可别人想着自己,现在什么都有了。您觉得心理平衡吗?”刘老先生当时说了这么一段话:“我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当年我在北京市昌平区建设十三陵水库时,住在当地农民家里。由于生活太穷困,农民家冬天连糊窗户的纸都没有。我当时就问自己一句话,‘如果你是清华的毕业生,让你留在这里建设这个国家,你愿不愿意?’我当时就想明白了,我愿意,我干。现在,我年轻时候的梦想实现了,我作为国家建设者中的一分子,把我们国家从那么落后的面貌建设成现在这样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我觉得是值得的。”

 

讲完景海鹏和刘西拉的故事,我想再打个比方。我们知道,汽油有各种不同的标号。平时汽车使用的汽油,里面允许有杂质,但航天飞机使用的汽油叫航油,它的纯粹程度是普通汽油远远达不到的。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在这个世界上,只有5%的人具备引领这个世界向前的能力。景海鹏和刘西拉恰好属于这5%的人,所以他们注定和别人不一样,注定要承担更多,付出也更多,他们要让95%的人更幸福地生活。

 

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身在北京四中,应该用航油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应该成为那5%的人。现在,你们已经不愁吃,不愁穿,已经不需要也不应该去纠缠于未来的工作能赚多少钱,虽然它也很重要。在你们心里应该想的是,这个国家需要我做什么。当我作为一个足够优秀的学生,我能为这个国家做什么?只有这样,你们才会有格局,做人才会和别人不一样。就像刘西拉老先生,他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不会在物质上和别人去比较,而是去衡量,我这辈子为国家做了什么,为国家这么做值不值得。

 

你们人生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在成长过程中心里要装着他人,装着事业,装着国家,而不是像钱理群先生说的那样,“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才是真正的名校出来的学生的样儿。努力吧!

 

(注:本文根据董倩于2017年9月22日在北京四中“开学第一讲”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遇见数学-微信公众号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做有情怀的教育。
 
数字化教学研究
  • 本文由 数字化教学研究 发表于2017年12月11日 11:22:5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ky125.com/2017/12/11/7515/
  • 英才的使命与担当,董倩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