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张翔
新学期,在区进修学校统一领导部署下,全区新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课程又开始了。
今天下午,信息化教学之翼---微课程的培训,在扬美实验学校B栋录播教室如期开课。老师们早早就来到了教室,拿出全副装备,做培训前的准备。
今天的培训课上,李老师在保留核心课程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时代背景,从老师们的信息素养谈起,通过举例和老师们聊起了信息文化、信息意识、信息技能,试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扩宽年轻老师们的信息视野、强化信息实践与应用的意愿,提高信息检索、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李老师和老师们分析了时代背景,期望所有年轻老师们都能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做一个顺势而为的弄潮儿。
接着,李老师开启了核心课程培训,从微课程的概论到手机微课程的阐述,分享了手机微课程的作用、制作和设计,老师们在实践中摸索和尝试,在模仿练习中掌握了基本操作, 在老师们的分组练习中,李老师及时发现老师们的新点子,加以指导,期望他们提升为微课程系列。培训结束的时候,李老师布置了本次的家庭作业,并对第四届微课程比赛进行介绍,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
通过培训,老师们在信息视野、技术实操、教育情怀方面都有了新的收获。
现场掠影
个别答疑解惑
合作学习 ·互助交流
分享学习成果· 收获喜悦
课后作业
1、思考准备开发什么主题的微课程系列。
2、根据实际需求,制作个人微课程系列精彩片头和片尾,在10月10日之前分享到微信群。
附1:龙岗区第四届微课程比赛通知
通知
[pdfjs-viewer url="http%3A%2F%2Fwww.ky125.com%2Fwp-content%2Fuploads%2F2018%2F09%2Ftz.pdf" viewer_width=100% viewer_height=1360px fullscreen=true download=true print=true]
秘籍
附2:时代背景及未来趋势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九大之后,教育信息化进入了2.0时代。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表示,教育信息化2.0,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每个人都要成为教育信息化2.0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表示,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有三项重点工作需要落实:
一是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二是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供给新模式,三是探索信息时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与此同时,迈入2.0时代的教育信息化,要推动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从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向教育大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转变,
二是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转变,
三是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
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教育将不可避免地受人工智能影响。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中表示
“人工智能+教育”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教育模式的改变——新师徒制的发展
(2)教学方式的革新——精准教育的实现
(3)教学环境的更迭——泛在学习的推进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
(1)教育模式之变:新师徒制,以学生为中心
(2)教学方式之变:精准教育,重视个性化学习
(3)教学形态之变:泛在学习,随时随地学习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及应对
人工智能催生了泛在学习,也将扩充教学资源。不仅教师能够接触深度聚合的教学资源,学生亦能唾手可得海量的学习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就显得很有必要。单纯依靠书本上的“死知识”显然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书本上原原本本的内容,学生依托人工智能便可学习。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是“人性为王”的教育,教师应加强教育对德、仁、情等人性特有的东西的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对学生创造力、社交能力等人工智能难以代替因素的培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被许多人狭隘地理解为“刷题”,其实教育并非仅灌输知识与传授技能。知识主要依靠人的记忆力和逻辑判断力进行消化。可以说,任何一个机器人都可以记忆五万个数字,所以机器在这一点上是很容易取代传统的注重知识灌输的教育的。如果一位教师最大的兴趣就是做重复的工作,那么在效率优先的人工智能时代,他是肯定会被替代的。传统行为主义下对学生反复操练的教学方式显然在人工智能时代是立足不了的。
真正的教育过程,从来就不是师生之间单向的机械操作。教学主体不是冷冰冰的“程序载体”,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情感交流绝对不是没有温度的人工智能能够做到的。教师应有意识地转变传统的题海战,寻求教学新方式,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要在泛在学习大趋势下巧妙利用好教学情境,变灌输为感化,增强自身的能动性,提高效率并降低事件重复率。
人工智能将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推进教师精准教学的开展。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认识被画上新的问号,多元学习环境下作业和考试已很难反映学生的学习全貌。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数据分析技术将为教师开通对学生学习情况诊断、反馈的绿色通道。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矫正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反馈要及时、准确,而这些恰恰是人工智能所擅长的。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挑战,积极利用它而不是被其取代,是每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也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形态等被重新解读,担负着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使命的教师也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定位角色,发展专业素养,从讲授者转向指导者,适应新师徒制、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等发展要求,思考教育的本质和内涵,重视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拥有仁爱之心、恻隐之心,逐渐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
3.
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朱永新在报告中展望,未来学校的15种变革:
第一,学校会成为学习共同体,不再是一个一个孤立的学校而存在;
第二,开学和毕业没有固定的时间;
第三,学习的时间弹性化;
第四,教师的来源和角色多样化;
第五,政府买单和学习者付费将并存;
第六,学习机构一体化,学校主体机构与网络教育彻底打通;
第七,网络学习更加重要;
第八,游戏在学习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九,学习内容个性化、定制化;
第十,学习中心小规模化;
第十一,文凭的重要性被课程证书取代;
第十二,考试评价从鉴别走向诊断;
第十三,家校合作共育;
第十四,课程指向生命与真善美;
第十五,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4.
未来学习到底啥样?北师大教授眼中的智慧教育
感知到教育学活动物理位置信息,活动场所环境信息,学习者专业学习背景,学习者知识背景、知识基础、知识缺陷,学习者的认知风格。
2、异构通讯
这个环境里不同的装备、技术,他们之间相互连接,系统是集成的,计算资源融合到环境里,不同的设备中间可以无缝通讯。
3、无缝移动
课内课外结合,虚实结合,无缝切换,多终端访问,学校用手机,家里用平板,无缝连接,不再被技术所束缚在一个固定地方。
4、自然交互
我们的交互不再只是通过键盘、鼠标,通过语音、手势、眼神、动作,自然交互,深度互动。
5、任务驱动
我们在这个环境里,只需关注要完成的任务,不需要关注底层技术,学习环境能够理解用户的行为和意图,主动提供交流和服务,用户的认知资源聚焦于任务,而非底层技术,技术适应人的工作行为,而不是人适应技术规则。
6、可视化
各种图表可视化呈现,直观,数据操作。
7、智能管控
今后教育环境很多管理,事前预警,不是事后补救,实现智能管控,洞察事件发生趋势,事件发生趋势之前进行干预,不是事件已经发生以后,再去补救,实现智能控制、诊断、分析、调节、调度。
8、自动适应
按照用户喜好,根据用户的学习偏好,个性化推送学习资源。未来将是我们教育的基本发展方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5.
勾画的未来学习
(1)科技改变教育,未来学习的一天、
(2).未来数字课堂